弱决定论认为,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是可以相容的。我认为这个相容的节点便是量子力学,第一部分我将尝试论证我的观点;第二部分对这一观点进行反驳。
一.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相容的论证
物理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因果决定论,即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因果关系是必然的,所以所有事件都是由其原因而必然决定的,这一点也被强决定论的支持者在论证中所广泛使用。
而作为20世纪最三大物理学发现之一的量子力学,为我们的物理世界引入了随机性(或者说概率性)这一概念,即:一切个体的下一步行为都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但是对于大量个体的行为都可以呈现概率状态。量子力学允许一个个体的下一步行为是由原因引起的,但却不是决定的,因为对于每一个个体,所有下一步行为都是随机的,是不可预测的。
量子力学的随机性并不是没有决定性的随机,作为原因前一事件决定了概率云,决定了各个作为结果的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而事实结果则是在其中随机出现的。(预设a)
我们还需要考虑如何将量子力学与自由意志这分属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二者连接起来。虽然当电子、质子和其它粒子可以聚集成分子的时候,它们的行为开始逐渐趋于牛顿力学的决定论模式,但是我们可以想一下盖革计数器,它的滴答声意味着量子层次的非决定性的α粒子的发射,可以在宏观世界上产生观测上可被察觉的差别。在我看来这个连接点便是当代脑科学、神经科学: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身体中(大部分是大脑中)的电信号所决定。即电子的活动是遵从量子力学的随机性与测不准性,大脑做出决定、身体的活动则与自由意志相联系。(预设b)
有了之前的各个预设,我们便可以开始接下来的论证:
- 如果决定论为真,我们的行为是宇宙久远过去和自然律的演绎后承;
- 量子力学是微观世界的自然律;
- 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在某些方面可以连接起来;(由预设b)
- 如果量子力学为真,微观世界中,原因所引发的结果是一团决定了的概率云,其中包含了所有可能的事件(多于一个)及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宏观世界里,我们有多于一个选项可选择;(由预设a)
- 我们是自由的当且仅当我们有多于一个选项可以进行选择(PAP);
- 我们是自由的,我们有自由意志。
- 所以,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是相容的。
二. 对论证的反驳
虽然我们之前预设了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的可联系(预设b),但对预设b的论证仅仅限于物理学的意义上,而在语言学方面,这却并不是一个好的解释。
我们可以假定一个个体,比如一个分子。由于一个原因引起了它的行为(反应,位移等等),根据量子力学,对于它的下一步行为,我们是无法预测的,因为这是随机的。我们假定它的下一步行为有a, b, c三种(当然数量上不止三个,为了简便,先假定3个)。故这个分子的下一步的行为或者是a,或者b,或者c。
再假定另一个个体,一个被忽略了外形与大小的人。他的条件与上述的分子一样,所以他面临三个可能的下一步行为:a, b, c,他的下一步行为或者是a或者b或者c。
假设这两个个体都在我们开始没法预测的情况下,分子与人下一步的行为都是相同的,比如a(当然可以是b或c)。在这里,我们会倾向于说人具有自由意志。但是我们说这个分子也具有自由意志吗?虽然不恰当,但是由预设a,这个分子具有自由意志是完全可能的。这个似乎非常荒谬,因为我们更会表达它是不可能有自由意志的。
简单说来,我们对于那个分子,我们会说,它是有了下一步行为,但是它仅仅只是有了下一步行为(语言1),却不会说它干了那个行动(action)。因为行为a不是分子做出的(it is not it who acts a.);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会把这些表达式用于那个人。我们会说那个人做出了那个行动(It is he who acts a.)(语言2)。
问题就在于,人是一个agent(能动者),能够做出action的agent。而action(行动)正是表明一个agent的intention(意向)。正是我们能够看出这个意向,我们会说,这个人,这个agent在面对上面的三个可能行为时,是他的一个选择。只有具有自由意志的agent才能够选择。
因此,当我们描述分子与人的行动时,用了两种不同的,具有明显差异的语言来表达。量子力学对个体的行为的解释,用的只是语言1,即排除了主体能动性的语言。我们永远不会在量子力学解释的语言中使用语言2,即承诺了主体能动性的语言。所以在语言范式上,这两者不可能相容。所以,认为量子力学与自由意志相容的观点是错误的,会导致荒谬。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