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再扔一块砖

首先,看到好些好友转了这条状态: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第一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第二问:你怎么证明你不是上述问题中的主人公?

然后我扔了一块砖,在这里http://xiaoyuann.me/archives/216

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个问题无解。

但是好吧很多人都没明白这个意思。然后我又想到了一些方式来解释它为什么无解,再扔一块砖。

首先对题设进行一下引申,我认为是完全合理而有效的:

1.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

2.蓝色与绿色颠倒后,对于其它颜色的调配也会完全颠倒,但每种颜色依旧存在于色谱上的唯一位置。(用直觉很容易从1推出来对吧,如果有人坚持认为仅仅是蓝绿颠倒我也没办法)

3.所以这个人看到的任何颜色都与我们完全不同,然而他却可以对这些颜色每一个都正确地说出“我们所说的颜色名称”。(下面就主要解释这一点)

————其实到这里你如果懂了就可以不用看了的分割线————

我们应该思考一下颜色(外扩一下,我们的日常语言的指称)的概念是从何而来?

对于我们每个人,最初大概应该是这样的:母亲指着天空说,宝贝你看,这是天空,它是蓝色的;指着草地说,宝贝,这是草地,它是绿色的。我们便逐渐习得这“蓝色”与“绿色”的概念。嗯然后母亲从母亲的母亲获得这个概念再上溯……

然后到了某个命名者那里,who is he这个问题不重要,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人指着天空说,这种深邃而幽静(如果已经有了这两个词的话)的感觉,和它的感觉类似的(别太纠结这个这不是重点),我给它命名为,“蓝”;指着草地说,这种生机而希望(同上)的感觉,与之类似的,就叫“绿”吧……这个过程称为指称固定(Reference Fixing);母亲们,后来接受教育时老师对我们讲,包括说再长大些通过各种方式明白看到什么是什么“颜色”,与上面的指称固定相对应,都可以说是一种指称借用(Reference Borrowing)的行为。

算了我们干脆走个极端,别假设蓝绿颠倒了,如果一个人所看到的色谱与我们完全颠倒,那么在他眼中看到的世界颜色虽然和我们完全不同(即使我们不能知道自己看到的世界也是其“真实而正确”的颜色),但是通过各种指称借用,他依旧可以认识并且正确说出他看到的颜色的“唯一而确定的名称”。

懂了吧?

但是这仅仅可以作为一个特设假说(这个词是贬义的)存在,因为它不具有任何可检验性而且……好吧到这里我可以说如果有人反驳我的话那么你就是没仔细看我写的上文(哈这可是一个当年哲学界的人很爱用的话:-p)……所以它很难被证伪(我擦波普尔都出来了!)?总之就是这没有任何讨论的价值除非是我这种蛋疼的人实在闲的嗯。

最后喊一句:用BIV来解释这个问题的人请自行面壁三分钟!

E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