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與當代其他許多哲學流派注重思辨的探討方式不同,當代分析哲學家重視現代科學方法論和現代邏輯的研究,他們的工作往往與現代科學方法論和現代邏輯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正是因為這種聯繫,他們對意義的研討方式與當代其他哲學流派的研討方式完全不同,他們不像現象學、存在主義那種試圖通過先驗和思辨的方式闡發本體論的意義,而是試圖利用現代邏輯和科學方法論的成就闡明語言的邏輯意義。也就是說,他們試圖通過對語言的邏輯分析,從語意學、語形學和語用學三個方面闡明語詞或語句的邏輯意義。在他們看來,這種對語言的邏輯意義的闡明與當代其他哲學流派的本體論的意義分析有質的不同,這種不同正是擺脫「形而上學」的根本途徑。早在三十年代,英國著名的分析哲學雜誌《分析》創刊號就明確指出,它只「發表短小精悍的文章,討論一些狹小的、明確定義了的、有關已知事實的解釋的哲學問題,而不登冗長的非常一般的抽象的關於可能的事情或整體世界的形而上學的思辨的文章。」這裡清楚地把兩種對立的探究方式表現出來了,一種是對已知事實的點滴而精確的解釋,一種是對可能的事情和整體世界的冗長而抽象的思辨。前一種探究方式──羅素曾叫做「零敲碎打的研究」──正是當代分析哲學家從事哲學分析的主要方式。

因此,當代分析哲學最鮮明的特徵應當是它對一切傳統思辨哲學的敵視,以及為此目的而採用的特殊的邏輯手段。他們一般把傳統思辨哲學稱之為「形而上學」,在這裡我們應當從一種非常廣泛的意義上來理解「形而上學」這一詞,它不僅是指一種探究超自然的本體的學說,而且也指任何一種聲稱能夠用先驗的方法獲得有關實在知識的哲學。當代分析哲學否認有這種學說或哲學的存在,他們試圖通過一種對語詞或語句的意義進行邏輯分析的方法來達到否認這種哲學的存在。正因為如此,當代分析哲學家自認為自己在進行一場「哲學中的革命」。

在現代分析哲學中,對語言的邏輯分析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一些人著重對日常語言進行邏輯分析,如後期維特根斯坦和英國日常語言分析學派。在他們看來,我們通過對日常語言的正確用法的分析,可以提供解決傳統哲學疑難的途徑。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日常語言本身含糊不清,他們試圖按照數理邏輯的嚴密規則創造一種人工的理想語言(如科學語言)來代替日常語言,如羅素、早期維特根斯坦、邏輯實證主義、特別是卡爾納普的工作所表明的。但是不管是日常語言學派,還是人工語言學派,他們都和當代科學方法論及現代邏輯的發展保持著密切的聯繫,他們都試圖利用現代邏輯這一有力的工具達到他們反對一切「形而上學」的目的。

至此,我們可以大致把分析哲學概括為這樣一種當代哲學傾向:它利用現代邏輯的技巧對科學語言和日常語言進行邏輯的分析,並試圖通過這種分析澄清命題的意義和哲學的問題,其結果不是以一種新的思辨哲學來代替舊的思辨哲學,而是反對一切思辨哲學。嚴格說來,「分析哲學」這一名稱也是不恰當的,它應當叫做「語言分析」,因為它根本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哲學」。

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分析哲學與傳統哲學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以往的傳統哲學都妄圖建立一個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包羅萬象的思辨體系,認為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高概括,而分析哲學則認為,對於世界本身的認識乃屬於各門科學的事情,如對天體的認識屬於天體物理學,對物質結構的認識屬於化學,對人類社會和歷史的認識屬於歷史學、社會學和政治學,對人類思維和行為的認識屬於邏輯學、心理學和生理學,而哲學則是對所有這些科學學科中的科學命題和人類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普通命題進行語言的邏輯分析,澄清命題的意義,劃分有意義的命題和無意義的命題。哲學,對於分析哲學家來說,不再有過去那種高高凌駕於科學之上的桂冠,它變成了非常普通的事業,有如普通語言學家從事文法分析的語言學。用維特根斯坦的話來說,哲學家在履行他的這一職責時,不是雄心勃勃地像是去建築一幢房子,而是比較謙虛地像是去「打掃一間房間」。

的確,當代分析哲學家沒有以往哲學家那種雄心壯志,他們不願也不能寫出包羅本體論、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哲學百科全書,他們只是在某一個具體領域作了一些點滴的但也很重要的提示,有些哲學家甚至連一部哲學書也沒有寫,他的哲學著作只是一散落在各種哲學雜誌上的小篇文章。所以,如果有人要以古典哲學家的標準,追問當代分析哲學中究竟誰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一致的答案可能是得不出來的,我們所能答覆的,只能是在哪一個領域內,哪一個哲學家提出了哪些有益的指點和啟發。哲學對於當代分析哲學家來說,乃是一項偉大的集體事業,這項集體事業決不是哪一個哲學家所能單獨完成的。每個哲學家只是從事這項集體事業某一部分的工作人員,他的工作只是為這項事業添磚補瓦,這在某種意義上減低了哲學家的聲望,但當代分析哲學家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哲學工作。

洪漢鼎:《語言學的轉向當代分析哲學的發展》,遠流出版公司,1992

发表评论?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