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存档: Functionism/功能主义

3/11 我扔一块砖

看到人人上好些好友转了这条状态:

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第一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第二问:你怎么证明你不是上述问题中的主人公?

(确定你读懂了这段话啊!!)

说下我自己的解读:这个人的蓝色绿色完全颠倒,那么他看其他颜色包括色谱,都和“我们”也完全不同。然而他却可以对这些颜色每一个都正确地说出“我们所说的颜色名称”。

———割———

这个问题我是在形而上学课上,讲到Funcialism时候接触到的,叫做qualia(感质)假说。

这个假说涉及到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只要存在私人语言,这个思想实验就是成功的,我们不能排除它的可能性。

功能主义只关注输入与输出,对中间的过程不关注;因此,虽然履行了相同的功能,但是实质(思维过程)根本不同,这一点上功能主义完全忽略了。(其实看下下“中文屋”就明白)

好吧其实说到这儿其实还有个问题……要Qualia干啥?我们完全可以挤出这个假说,不予讨论啊~!!

这个假说算是一种特设假说(这个词有贬义哦),为造出反例而提出的,没有检验性。它虽然有可能发生,但是又有必要有责任去证明吗?只能说是观点不同而已,没有什么意义。

总之就是,1.他不能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即使他的确这样也没有去证明的必要;2.我不能知道自己不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再一句话总结就是这不是一个问题。

P.S.对了第二个是不是有些导向怀疑论了?说到怀疑论我再扯一下缸中之脑(Brain in Vat)论证因为有些人回复这个,的确普特南的思想实验最后一句话是“你怎么知道你不在这个困境中”。呃……用BIV来解释这个是很……好吧……很……无知的行为……

写这么多,懒了。

坐等被喷。